发布时间:2025-02-21编辑人:qing
2025年2月20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合作公益项目“世界记忆·数字铭藏”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张所菲主持签约仪式。
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峰馆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自百佳公司马卫国总经理,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张所菲理事长和与会全体同志的共同见证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时鹏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之益与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合作发展部主任马亮分别作为合作三方代表,共同签署了“世界记忆·数字铭藏”公益项目合作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周峰馆长在发言中指出,“世界记忆·数字铭藏”公益项目是在国家数字化战略部署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历史的传承和守护需要与时俱进,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历史的回声在数字时代更加响亮。周馆长还介绍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基本情况。
张之益主任表示,三方合作的公益项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2025年人工智能大爆发的背景下,凸显了合作项目的重大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有机会有条件有平台创造独特的纪念馆展示形式,为博物馆和文化传播行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行业示范。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管委会蔡涌波主任是“世界记忆·数字铭藏”项目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他回顾了项目准备的工作历程,对签约仪式的隆重举办感到十分欣慰,并表示要继续扎实做好项目协调落实工作,不遗余力推动项目顺利开展。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理事、法治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韬认为,三方的合作项目把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传承和数字中国建设紧密联结在一起,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三家合作单位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吴韬介绍了法治经济研究院的职责和工作开展情况,并表示研究院将积极参与本项目项下的相关研究工作,努力为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和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张所菲理事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世界记忆·数字铭藏”公益项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过历时两年的准备,今天合作协议得以签署,这是合作三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项目调研和准备工作中,纪念馆领导团队的战略眼光和务实作风,自动化所的先进设计理念和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令我们受益匪浅。接下来,基金会将不负合作单位的信任,紧密配合,努力把这个公益合作项目做好。
参加签约仪式的还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代管文物部)艾德林、办公室主任王山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自百佳公司副总经理张劲松,本基金会综合办公室主任孙剑、法律服务部主任叶国志、法律服务部副主任郭琳、媒体宣传部负责人戎珊、项目管理部工作人员张亮及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管委会王磊、黄圣皓、王美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