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5编辑人:qing
9月23日,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系列公益讲座活动第十四讲在中央财经大学成功举办。公开课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由北大法宝学堂、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面向公众全网直播。
活动现场
第十四讲特别邀请了梁上上教授主讲。梁老师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钱江人才等称号,也是新利益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利益法学》辑刊主编,同时兼任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梁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法学会第三届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一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十多项奖励。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 张所菲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 尹飞
北大法宝学堂总监 王登峰
在致辞环节,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张所菲理事长对梁上上教授莅临主讲表示欢迎,对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大法宝学堂、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到场嘉宾与师生致以欢迎,指出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持续聚焦法学前沿与实践难题,期待为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启示。本基金会将继续发挥研究型、智库型功能,推动法学交流与成果转化,助力法治中国建设。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尹飞院长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向线下线上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的关心支持,他介绍了学院立足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保障、聚焦数字时代法治应对与营商环境法治化、着力围绕数据、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开展法学研究与法治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方向,期望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进一步把学院建设成为法学界的重要交流中心。北大法宝学堂王登峰总监在致辞中介绍本期“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是公开课活动首次走进高校,为师生搭建起与法学名家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推动前沿法治研究与校园学术生态深度融合,对法治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上上
讲座中,梁教授以“面向疑难案件的新利益法学”为题,系统梳理从传统概念法学到利益法学再到“制度利益”导向的新利益法学的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他首先指出概念法学的局限,难以应对新类型案件与疑难案件;继而回顾传统利益法学与利益衡量对司法能动性的推动,同时坦陈其主观性与恣意性风险。为化解上述张力,梁教授提出“利益层次结构理论”,将衡量对象分为当事人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并以“制度利益”作为参照坐标与匹配基准,把抽象规则与具体现实对接,法官在论证中可以程序化展示“匹配—权衡—结论”的推理链条,提升解释的客观性、可检验性与可接受性。围绕典型个案,他区分三类适用情形并给出操作要点:其一,制度利益无缺陷时,应坚持制度价值以维持规则稳定与可预期;其二,制度存在漏洞或不适配时,可借助价值移用、类推适用等技术弥补规范空白,实现规则与事实的细密衔接;其三,当制度明显背离公共利益时,司法应以谨慎的“纠偏”促进规则更新与立法完善。为此,他以众多案例展示如何用制度利益作坐标来校准当事人主张与社会期待,避免把个案价值判断滑向恣意;同时强调制度并非凝固不变,须随社会结构与技术条件迭代(如婚姻与继承观念的时代差异、电商与数据环境对责任结构的重塑)。总体而言,该框架在“何以裁判”的层面提供了一套可视化、可验证、可复用的方法论:以制度利益为中轴,围绕层次化利益匹配进行证成,既保留利益衡量的现实关怀,又约束主观随意,从而在疑难案件中兼顾规则稳定、个案正义与公共善治,提升裁判质量、透明度与可预期性。
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顾问 王会战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艾茜
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王会战顾问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梁教授提出的“利益层次结构”与以“制度利益”为参照坐标的思路高度认同,认为该框架能把当事人利益的主张与公共利益、制度价值对齐,提供客观、可复用的判断路径。结合民间借贷损失计算、工地人身损害责任分配、管辖连结点选择,以及再审、抗诉的门槛等实例,呼吁以结构化的利益衡量减少主观随意,提升裁判的一致性与可预期性,推动理论与实务良性互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艾茜教授从商法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新利益法学”这一路径不仅适用于公司法、法人格否认等典型“利益分配/风险分担”议题,更将立法学与法解释学的方法下沉到个案裁判中,尤其在传统民法领域的疑难案件中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在当事人利益之外,需同步审视群体利益、制度利益与社会利益,重视制度稳定性的考量,从而提升裁判的可预期性与一致性。
互动问答环节,线下师生围绕“个人—群体—制度—社会”四类利益在冲突情形下是否存在一般性优先序、以及利益衡量与比例原则的关系等问题提问。梁教授回应时强调应以制度为参照展开利益衡量,注重与公共利益的一致性,同时认为比例原则是利益衡量框架中的一种工具。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法治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于文豪
本期公开课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法治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于文豪教授主持。
讲座后,张所菲理事长为主讲嘉宾梁上上、致辞嘉宾尹飞、与谈嘉宾王会战、艾茜颁发纪念证书。
“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系列公益讲座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北大法宝学堂承办。第十四讲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志同法治基金、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支持。本期公开课线下观众60余人,北大法宝学堂、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同步全网直播,线上近万人同时收看学习。
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大咖云集,一展风采,为你而来,给你所需。